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内容

《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导则》

2020-03-12 来源:本站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导则》的通知

  晋林办防检〔2020〕24号

 

各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局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高防治成效,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省林草局组织制定了《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2020年3月10日

  (此文主动公开)

  

  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导则

 

  1.目的

  为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大限度减轻危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特制定本导则。

  2.工作要求

  2.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施策;

  2.2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

  2.3坚持谁经营,谁防治;

  2.4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5坚持全面监测,定期普查,严格检疫;

  2.6坚持绿色防治,联防联治,充分发挥森林自我调控作用。

  3.监测与预防

  3.1监测调查

  3.1.1调查时间

  3.1.1.1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每5年进行一次全面普查。

  3.1.1.2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每月监测一次,每年全面普查1-2次。

  3.1.1.3其它林业有害生物根据其发生规律和防治需要确定调查时间、次数,一般在有害生物危害症状(虫态)显现期每月至少调查一次。

  3.1.2调查方法

  3.1.2.1踏查

  在寄主分布范围内,沿公路、林道、自然分界线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踏查,查看树木生长情况、有无被害等异常情况,确认危害种类、发生范围、发生面积等。

  3.1.2.2标准地调查

  在危害林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立标准地(样地),详细调查其危害程度(被害株率、虫口密度、死亡株数、感病指数等),为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3.1.2.3设施设备监测

  在踏查基础上,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和规律,在林地内设立诱虫灯、引诱剂、孢子捕捉器和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开展天空地立体监测。

  3.1.3人员组织

  实行护林员网格化监测和林业防检专业人员重点调查,以及社会公众发现报告的监测体系,做到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

  3.1.4信息报告

  3.1.4.1各级防治机构每月在规定时间通过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系统报告辖区内当月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

  3.1.4.2社会公众发现可随时向当地林草主管部门报告。

  3.1.4.3确认发生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第一时间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并逐级报告至省林草主管部门。同时,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3.2预防措施

  3.2.1将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纳入造林绿化设计、林业种苗培育、森林经营方案、保护区建设规划、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等;

  3.2.2适地适树,大力营造混交林(注意在混交树种选择上不应将混交后更易发生病虫的树种混栽),科学配置造林绿化树种,推广良种壮苗和抗性树(品)种;

  3.2.3加强外来、外出苗木、木材、种子及其他繁殖材料等的检疫,防止有害生物人为传播。严禁使用感染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进行育苗和造林。严禁将来自疫区未经检疫合格的电光缆木质盘、木质包装材料带入林区施工;

  3.2.4育苗前按规程对种子和育苗基质、土壤消毒,及时清除苗圃地及周边枯枝落叶等,深翻树盘,破坏有害生物越冬休眠环境;

  3.2.5加强森林树木的综合管理(栽植、修剪、施肥、浇水、松土、抚育、复壮等)措施,增强树木抵抗病虫能力;

  3.2.6科学抚育,及时清理采伐抚育后和火烧迹地的枝桠、过火木。松树抚育采伐时间应避开红脂大小蠹扬飞期,采伐后留在林内的新鲜伐桩要掩埋覆盖,防止滋生虫害传播;

  3.2.7经济林木、四旁树春秋季可进行树干涂白,预防有害生物和冻害、日灼;

  3.2.8禁止或减少采割松脂,不用带皮原木做新栽树支架,防止小蠹虫等次期性害虫发生危害;

  3.2.9积极预防晚霜冻害,防止树木受冻产生机械损伤和抵抗力降低引起有害生物侵害。

  4.林业植物检疫

  4.1应施检疫范围

  4.1.1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4.1.2乔木、灌木、竹类、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

  4.1.3木材、竹材、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4.2 产地检疫

  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育材料在生产期间或者调运前,其所属的繁育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林业植物检疫机构申请产地检疫。

  4.3调运检疫

  列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以及调运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须经过检疫,取得《植物检疫证书》。

  4.4引种检疫

  从国外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审批机关确认的地点和措施进行隔离试种植后,证明确实不带危险性森林病、虫的,方可分散种植。

  4.5除害处理

  对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中发现的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检疫机构应按检疫法规和检疫操作技术规程采取封存、熏蒸、销毁等除害处理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5.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5.1重点防控区域及种类

  5.1.1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以预防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为重中之重,涉及全省各地。其中,松材线虫病以松林集中分布区的省直林局、松树集中重点县、风景名胜区为防控重点。美国白蛾以与周边疫区省相邻县、平川区交通发达和低海拔阔叶树集中分布区为重点。

  5.1.2平川区通道绿化杨柳槐等阔叶树为主的枝干、叶部病虫防控。

  5.1.3省直国有林区和重点林区县松树等针叶树有害生物防控。

  5.1.4黄土丘陵区未成林地鼠兔害防控。重点是晋北、晋西北和部分省直林区。

  5.1.5太行山和吕梁山区核桃、红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控。

  5.2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5.2.1松材线虫病防控

  5.2.1.1监测调查

  (1)日常监测:每月至少对辖区内松树进行定期巡查一次。重点调查林区内电网和通信基站(线路)、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木材集散地周边,景区,以及疫区毗邻地区的松林。

  (2)全面普查:每年对辖区内所有松树进行2次全面调查,即3-6月份春季普查,8-10月份秋季普查。

  (3)监测方法和内容:采取线路踏查、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诱捕器等手段调查枯死松树或针叶变色等症状和媒介昆虫天牛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进行取样检测鉴定。对确认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松林,要详查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林分状况,以及发生原因等情况。

  5.2.1.2检疫阻截

  严格对来自疫区的电缆盘、光缆盘、松木及其制品等的复检,发现疫情按规定就地处置。对违规调运、使用和经营疫木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5.2.1.3疫情拔除

  (1)采取以清理病死松树为核心措施,以媒介昆虫药剂防治、诱捕器诱杀、打孔注药等为辅助措施的防治策略。

  (2)疫木除治。媒介昆虫非羽化期采取对所有病死(枯死、濒死等)松树进行采伐,采伐下的疫木和1厘米以上的枝桠需当日山场就地粉碎销毁,严防疫木流失。同时对伐桩采取钢丝网罩等方法处理,阻止媒介昆虫羽化传播。

  (3)媒介昆虫防治。选用绿色高效低毒、生态友好的缓释型药剂和悬挂诱捕器防治。诱捕器严禁在疫情发生区和非发生区交界区域使用。

  (4)对古树名木以及公园、景区、寺庙等区域内需要重点保护的松树可采取打孔注药办法预防。

  5.2.2美国白蛾防控

  5.2.2.1疫情监测普查

  (1)日常监测。美国白蛾网幕期,每月至少对辖区内易感染植物进行巡查一次。调查重点是人员活动频繁地、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货物集散地、农贸市场、养殖区周边和主要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饭店、旅馆、停车场、加油站、垃圾场、废品收购站周边阔叶树。

  (2)全面普查。每年在美国白蛾的幼虫网幕期对辖区内的所有寄主植物进行普查一次。

  (3)监测调查方法和内容。采用踏查、性诱捕器、灯光引诱等方法调查寄主植物是否有美国白蛾网幕、幼虫取食痕迹以及成虫、卵块等虫态。一旦发现疫情,应详查发生范围、林木受害情况等。

  5.2.2.2检疫阻截

  加强对来自疫情发生区的林木等活体植物、木材、植物性包装材料(含铺垫物、遮荫物、新鲜枝条)及装载容器、运载工具的严格检疫,发现疫情要按规定就地处置。对各类违规调运、栽种疫苗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5.2.2.3疫情拔除

  (1)人工物理除治。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围草诱蛹、人工挖蛹、成虫期灯光诱杀等进行防治,压低虫口密度;

  (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树冠喷施苏云金杆菌、美国

  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人工释放周氏啮小蜂;

  (3)化学防治。低龄幼虫期树冠喷施25%灭幼脲Ⅲ号、1.8%阿维菌素乳油、1.2%苦参碱烟碱等生物和仿生制剂防治;

  (4)性信息素引诱。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雄成虫。

  5.3林木害虫防控

  5.3.1食叶害虫防治

  5.3.1.1主要种类

  针叶树主要种类有:油松毛虫、靖远松叶蜂、松阿扁叶蜂、落叶松叶蜂、落叶松鞘蛾等;阔叶树主要有:春尺蠖、杨毒蛾、柳毒蛾、杨小舟蛾、杨叶蜂、木橑尺蠖、槐尺蠖、舞毒蛾等;经济林虫害主要有:食芽象甲、枣尺蠖、枣粘虫、各种刺蛾和金龟子等。

  5.3.1.2危害特点

  幼虫或成虫危害树木叶、芽、花,造成树叶变色、缺失、变形等症状;大部分在土壤、树皮缝隙、枝叶、建筑物上等越冬,易爆发成灾;成虫飞翔力强,趋化趋光性明显。

  5.3.1.3防治方法

  根据每种虫害发生规律特点在虫害最薄弱环节科学选药、对症防治。

  (1)人工刨树盘挖越冬虫蛹;人工剪网幕、虫卵等,压低虫口密度。

  (2)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采取干基涂抹粘虫胶或药物闭合环阻隔。

  (3)利用成虫趋光性、趋化性,设置诱捕器或黑光灯诱杀。

  (4)药剂防治。低龄幼虫期树冠喷施生物、仿生类药剂。郁闭度高的成片林可喷放烟剂防治。

  (5)保护和人工释放天敌。

  5.3.2刺吸害虫防治

  5.3.2.1主要种类

  各种蚜虫、蚧壳虫、木虱,绿盲蝽,大青叶蝉等。

  5.3.2.2危害特点

  个体小,以成、若虫刺吸危害树木枝梢(干)、叶、芽等,危害期能明显在树体上看到聚焦的成若虫和蚧壳以及其“蜜露”、白色丝状物等排泄物,常会引起煤污病发生。绿盲蝽危害枣叶形成“纱网状”。

  5.3.2.3防治方法

  蚧壳虫类可采取人工刷除蚧壳、剪除被害严重枯死枝和发芽前喷施3-5度石硫合剂防治;蚧壳虫、蚜虫、盲蝽、木虱、叶蝉,在若虫期喷施内吸性药剂如10%吡虫啉2000倍液等;蚜虫、绿盲蝽、大青叶蝉也可分别用黄板、引诱剂、灯光诱杀。草履蚧等爬行上树危害习性的蚧虫,可在上树前干基涂抹粘虫胶或药物闭合环阻隔防治。保护利用瓢虫、方头甲、草蛉等天敌。(林木害螨可参照刺吸害虫类防治)。

  5.3.3 枝干钻蛀性害虫防治

  5.3.3.1主要种类

  危害杨柳榆的光肩星天牛、桑天牛;危害国槐的锈色粒肩天牛、危害柏树的双条杉天牛;危害油松等针叶树的红脂大小蠹、六齿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松褐天牛;核桃吉丁虫等。

  5.3.3.2 危害特点

  以成虫、幼虫蛀食树木枝梢、主干,大部分在树枝、树干内营隐蔽生活,危害后可见在枝干有不规则孔洞、树皮隆起、掉皮等症状。

  5.3.3.3防治方法

  (1)天牛类。可人工捕杀成虫、击卵和初孵幼虫;幼虫期虫孔注药或干基打孔注药,虫孔塞磷化铝毒丸;成虫期引诱剂诱杀或树冠喷施绿色威雷200~300倍液进行防治;幼虫期人工释放天敌管氏肿腿蜂。

  (2)松蠹虫类。人工清理被害枯死枝梢和树木,集中销毁;成虫羽化期引诱剂诱杀或绿色威雷200~300倍枝干(冠)喷雾防治;红脂大小蠹还可采取活立木密闭熏杀。

  (3)核桃吉丁虫。主要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成虫期喷药防治。

  5.3.4种实害虫防治

  5.3.4.1主要种类

  主要是危害经济林的虫害。核桃举肢蛾、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

  5.3.4.2危害特点

  钻蛀种子、果实。大部分在被害种果和土壤内越冬,常造成果实变色、变形、穿孔、果内充满虫粪、落果等。

  5.3.4.3防治方法

  (1)春秋季刨树盘,拾捡虫茧,破坏越冬环境;人工采拾被害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2)结合施肥、刨树盘地面喷施除虫精粉剂、森得保粉等杀虫剂,防治羽化成虫。

  (3)成虫期性诱剂诱杀;产卵盛期树冠喷1.2%苦烟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

  5.3.5根部(地下)害虫防治

  5.3.5.1主要种类:蛴螬、蝼蛄、沙棘木蠹蛾等。

  5.3.5.2危害特点:蛴螬、蝼蛄以苗圃等种苗繁育基地受害重。长期在地下营隐蔽性生活,取食根茎,在土壤、根茎皮层内繁殖、越冬,造成苗木枝叶发黄、枯死。

  5.3.5.3防治方法

  (1)蛴螬、蝼蛄主要是育苗前做好土壤消毒,结合浇水药物灌根,林地设糖醋液引诱。

  (2)沙棘木蠹蛾可在成虫期性诱、灯诱;严重株采取平茬药物灌根或降雨前地面施绿僵菌等生物药剂。

  5.4林木病害防控

  5.4.1叶部病害防治

  5.4.1.1主要种类

  各种锈病(松针锈病、枣锈病、杨锈病)、叶斑病(杨黑斑病、核桃黑斑病、松落针病)、丛枝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侧柏叶枯病等。

  5.4.1.2危害特点

  真菌、细菌或类菌质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或气候环境引起的非侵染(生理)性病害,造成树叶变色、卷曲、斑点、萎蔫、从枝、落叶等。

  5.4.1.3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上年发病重的林地来年发芽前喷石硫合剂等预防;发病初期及早喷杀菌剂或杀菌剂+叶面肥控制。枣疯病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在防治传媒害虫叶蝉的同时及时拔除病株。

  5.4.2 枝干病害防治

  5.4.2.1主要种类

  枝枯病、腐烂病、溃疡病、冠瘿病、裂褶菌病等

  5.4.1.2危害特点

  一般由真菌或细菌、类菌质体引起。造成枝干变色、斑点、流水、流胶、腐烂、溃疡、树皮隆起或凹陷、枝干瘿瘤等症状。

  5.4.1.3防治方法

  (1)加强树木综合管理,采取防冻害、树干涂白、伤(剪)口防腐等预防措施(见3.2)。

  (2)人工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发病期及时刮除病斑,病斑涂树木穿透剂药物组合或腐殖酸铜、树腐灵、树乐、843康复剂等。

  5.4.3种实病害防治

  5.4.3.1主要种类

  枣炭疽病、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枣褐斑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等。

  5.4.3.2危害特点

  由真菌或细菌或气候引起。造成果实变色、变形、斑点、萎缩或膨大、裂果、霉(腐)烂等。

  5.4.3.3防治方法

  (1)重点是加强管理,预防为主(见3.2)。

  (2)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及早喷杀菌剂控制。

  (3)枣裂果病防治应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提高通风透光率,减少木质化枣吊;选育抗裂品种,果实膨大期人工遮雨蓬、喷施防裂药物预防。

  5.4.4根部病害防治

  5.4.4.1主要种类

  苗木立枯病、核桃根腐病等

  5.4.4.2危害特点

  管理不善引起真菌等侵染而发。苗圃地针叶树和核桃等经济林幼树易发病,造成根部腐烂。表现在枝梢发黄(黑)、枝梢干枯、苗木发黄、猝倒等。

  5.4.4.3防治方法

  (1)核桃根腐病主要是加强管理,提高树势;发病期结合开沟施肥,根灌70%甲基硫菌灵500-1000倍液或根腐灵1000倍液,每株树50-75千克。

  (2)苗木立枯病。做好圃地选择,种子、土壤消毒;认真整地,适时播种;抓好苗期管理,及时清除枯死苗,防止土壤板结和积水;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等杀菌药或灌根。

  5.5未成林地鼠兔害防控

  5.5.1 地下害鼠防治

  5.5.1.1主要种类

  中华鼢鼠、东北鼢鼠等

  5.5.1.2防治方法

  (1)营林技术措施。营造混交林,采用穴状整地造林。造林地周边挖深沟或苗木四周埋围防护网阻隔。经济林栽植区,有条件可行间套种荏子或蓖麻,驱避鼢鼠入侵危害等。

  (2)人工物理措施。3—6月,用智能鼢鼠捕杀器、土制地箭、弹簧箭等物理器械抓捕。洞内喷烟熏杀。

  (3)化学防治措施。早春和秋季用灭鼠剂配制毒饵进行灭鼠。造林时采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种子浸种和拌种处理,裸根苗采用多效抗旱驱鼠剂泥浆蘸浆处理,预防鼢鼠危害。

  (4)生物控制措施。招引和保护天敌鸢、白尾鹞、蛇、黄鼬、艾虎等;春秋季使用0.2%莪术醇、地芬·硫酸钡、雷公藤甲素等生物药剂制成饵料鼠洞投药,控制害鼠种群密度。

  5.5.2地上害鼠(兔)防治

  5.5.2.1主要种类

  棕背䶄鼠、草兔

  5.5.2.2防治方法

  (1)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合理密植,促进林木早期郁闭成林;造林时选择苗龄较大或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苗木造林,适当增加种植野兔厌食树种。科学实施抚育措施,及时清理林地内枝桠、梢头、倒木等杂物,破坏林鼠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改善林地卫生条件。

  (2)生物措施。保护和招引猛禽(鹰、隼、雕)、蛇、黄鼬、猫科(狸、豹猫)及犬科(狐狸)等野兔(鼠)天敌。

  使用莪术醇、雷公藤甲素、地芬·硫酸钡等生物制剂防治。

  (3)物理驱避(阻隔)措施。树干基部套置塑料、金属网、PVC等网(管)或捆扎芦苇、干草等进行防护;树干涂防啃剂、驱避剂、林木保护剂等防护药物。

  (4)人工套(捕)措施。采用捕鼠笼、捕鼠铗等器械人工捕杀。野兔种群数量大时,可通过申请,使用猎捕器械进行限时、限地、限量的猎杀,有效控制野兔种群数量。

  (5)化学药剂防治。使用毒饵保护器灭鼠。

  5.6 有害植物菟丝子防控

  5.6.1危害灌木林和幼树的菟丝子,在菟丝子开花结果前人工剪除。

  5.6.2对于缠绕危害高大乔木林和林地周边缠绕在杂草上的菟丝子,可在不伤害树木的情况下,在菟丝子开花结果前酌情用选择性除草剂、菟丝净、“鲁保一号”等药剂喷灭。

  6.保障措施

  6.1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有害生物灾害危害性,提高全社会防控意识。

  6.2 强化基础建设

  加强防检机构队伍建设,强化监测、检疫和防控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6.3 开展技术培训

  分级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防控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和林木经营者防治技术水平。

  6.4加强协作配合

  产学研用协作,加强省际间、本省相邻县间、林局与县间实施联防联治,提高防治成效。

  6.5严格绩效考核

  落实防控责任,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履责考核,确保各项防控工作任务完成。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2020年3月11日印发